SISL自主服務實踐計劃:建構多元才能 創新服務助成長 |教育創新案例|好橋共學空間

SISL自主服務實踐計劃:建構多元才能 創新服務助成長

九龍真光中學

#社區學習 #自主學習 #全人發展 #善用社會資本

本着「尊重學生,讓學生自主與成長」理念,「為鹽為光」九真自主服務實踐計劃 (SISL) 結合自主學習及設計思維策略,以啟導 (coaching) 方式,進行「自主服務實踐計劃」,培養學生成長思維及提升多元能力,讓學生服務他人及達致個人成長。

學校檔案

九龍真光中學
津貼
中學
女校
地區九龍城區
創辦年份1872
辦學團體九龍真光中學有限公司
Other

創新團隊檔案

/要真正了解學生需要,由親身溝通、了解、觀察、細心耐心開放的聆聽開始,更重要的是放下成年人的假設,穿上孩子們的鞋子,才能見到學生真正的需要,教育才會變得不一樣。/

張亦彤老師

創新計劃內容

背景

該校為一所女校,學生文靜乖巧,對師長謙虛受教,成績優異。部分學生較內歛,或可能過於專注在學業上,缺乏生活經驗,或缺乏自我認同,未充分展現個人能力,容易在學習路上感到壓力、情緒和迷惘,她們需要一個契機去培養成長心態,增強勇氣和自信去突破、求進。讓她們有更多更深刻的嘗試,以拓闊視野,從而提升解難、創作、組織籌劃、與人溝通等軟實力;並激發她們的內在動機去思考如何發揮恩賜,善用個人才華,促進與他人的相處能力及豐富校園生活。

構思

這是校本創新服務學習計劃,計劃抱持五大核心價值︰尊重、自主、成長、團結、貢獻。尊重學生個人的才能,激發內在潛能,讓其運用個人才幹,回應社會群體的需要。課程以擁抱成長思維、追求個人成長為目標,結合課上成長思維工作坊及課後老師啟導兩種策略,引導學生思考及發掘個人核心強項及成長優勢,設定成長目標、實踐計劃。 另外,課程加入設計思維學習、自主服務實踐,讓學生以同理心出發,設身體會服務對象的感受,了解其處境;繼而學習設計思維,對應所需,策劃自主服務實踐,服務人群。

開展年份2020學年
年期1
進度已完成
推展範圍個別學生
對象高中
應用人數40
核心老師團隊人數3
參與推行老師人數7
共創單位街坊帶路、籽識教育
協力計劃香港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

學校政策改動

收起全部
1
校方認同服務學習的發展方向
  • 校長開明創新,大力支持。
  • 校方亦提供課時,已將相關的實踐融入校本學生服務之中。

實踐步驟

1
2
3
4
5

招募及建立團隊

  • 核心學生成員(12-15人):招募來自中四級的學生參與計劃,經面試後選出核心學生成員作為是次計劃的主要對象。創新小隊為他們設計一本有助個人學習、成長反思的記錄冊 “SIS: Sparkle in Goal” ,用於整個個人成長過程。
  • 友伴同行成員(12-15人):為了支持核心學生成員成長,創新小隊讓成員各自邀請一位朋友作為他們的友伴,並與友伴分享其所訂立的成長目標、計劃實踐過程等,友伴會在過程中觀察、給予支持,也會將觀察記錄在 ”SIS: Sparkle with Buddy” 記錄冊中,適時分享。
  • 核心學生成員家長及老師:為了支持成員成長,老師讓成員各自邀請家長及一位老師,與他們分享個人成長目標。對方將會收到創新小隊精心設計的「打氣包包」,內含「打氣貼紙」、心意卡、小禮物等,適時與核心學生成員交流及打氣,鼓勵前進及實踐服務計劃。

對自我及服務對象的了解

  • 老師會先透過工具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特質、性格和強弱項等,再協助其思考及找尋在計劃中自訂的個人成長目標,並實踐出來。
  • 學生需就自訂服務對象的處境和需要進行探討,在認識和了解後,思考及準備進一步服務。

成長及能力探索

  • 老師會引導學生思考和探討如何看待個人恩賜與生命、如何善用恩賜,好好安排自己的中學生活,豐富個人經歷,以至有勇氣求進、創作、突破,從中讓學生學習成長思維。
  • 學生在參與「自主服務實踐計劃」的過程中,從自訂服務對象、自訂服務計劃、實踐構想等,訓練「做事」的能力,學習如何去組織、籌劃、創造、檢視成效、優化改進等多元能力。

價值教育及目標實踐

  • 學生將由關心身邊的人事出發,思考及探討關心或服務的對象,了解服務對象的處境和需要。及後思考及實踐對應需要及可行的服務,訓練籌劃服務他人的能力,也學習對人友善、培養同理心。
  • 整個服務全依學生想法而行,學生自主計劃、自主監控服務計劃過程、自主反思改善,從中建立具備自主學習素質;老師角色為啟導者,引導學生思考當中如何解決面對困難、實踐目標,在各階段給予回饋。
  • 服務實踐計劃也是一個個人目標的實踐。老師協助學生經歷和反思自己在與組員合作的過程中,有否實踐個人自定的學習目標。
  • 學生在各階段中就成效進行反思、思考改善,同時也就自我在計劃中有否實踐個人目標進行反思,建立反思能力與習慣。

成果分享

  • 集結各組自主體驗計劃,舉行「服務成果展示日」與校內同學分享整個自主服務實踐計劃的得着,展示及呈現計劃成果,讓各人欣賞及肯定各人及各組的成果。
  • 成果展以攤位遊戲形式展示各組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均以不同的產品原型回應不同傷健人士的需要,如有組別以 Instagram 分享聽障者的真實生活,另有組別以微電影道出精神病康復者的心聲。
  • 將十組的學生項目集結成書,出版《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為鹽為光」九真服務學習計劃學生成果冊》。

實踐小步子建議

brand icon
配合校情,建立專為指導學生自主服務實踐的活動模式。

創新心得

brand icon
學習的意義愈大,產生的動力可能更加大。創新計劃一定要結合個人與社會意義,才能收穫更大的滿足。

主要改變

收起全部
1
學生良性回饋
  • 有參與的中四學生讚賞學習經歷寶貴、前所未有,例如過程中學懂以設計思維去思考,及與社區人士傾談的經驗,有助作為學生會幹事的她,日後在設計學生會活動時,能更懂得了解服務使用者(同學)的需要。

校本持續發展

展開全部
1
擴展計劃範圍
  • 吸引更多老師和學生加入,擴大服務實踐小組的數目。
  • 與更多行政單位合作,按學生自主實踐的想法與現時不同組別合作,如訓輔組、生涯規劃組、宗教組等,期望在將來擴大成該校其中一個傳統,讓其中一級學生參與計劃。
2
活動教材套分享
  • 將整個計劃集結教案、教材、學生服務經歷、相關成品等,成為一個有關學生個人成長與策劃自主服務實踐的活動教材套,與業界有興趣的老師分享創新小隊如何藉不同方法協助學生自主學習及追求個人成長。
  • 隨着未來更多嘗試,不斷優化相關的教材套及與業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