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失敗非末日 未來由教育燃亮幸福|教育創新案例|好橋共學空間

挫折失敗非末日 未來由教育燃亮幸福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

#正向教育 #實踐中學習 #全人發展 #自主學習 #專題式學習 #生涯規劃 #身心健康

學校在2019至2020年度有意推行生命教育,而社會事件令社會氣氛不佳,加上疫情突然發生,校方認為學生更需要學習逆境處理,要為不同的處境都做足良好準備。 先在2020年聯同一間生命教育機構 Why Not Education 合作,舉行「未來戰士生還戰,全球逆戰勇者記」,再舉辦「挫節週」、「幸福失敗日」及「未來週」等活動,學生及家長可以理解成長中所需的勇氣及不屈不撓的精神。

學校檔案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
津貼
小學
男女校
地區大埔區
創辦年份1983
辦學團體大埔浸信會
Other
Facebook

創新團隊檔案

/即使只要有一滴墨水滴入水中,墨水也會自然慢慢擴散出去,因此教育工作者只要願意大膽實行第一步的話,自然可以慢慢發展開去。/

蔡碧蕊校長、吳滿堂副校長

創新計劃內容

背景

學校有意在2019年推行生命教育,適逢社會氣氛受社運及疫情影響;另一方面,校內不僅有準備升中的小五、六本地生,也有國內跨境學生,正面對升中派位、人生抉擇等問題,故校方認為學生更需要學習逆境思維,建立良好的抗逆能力迎難而上。 團隊在搜集資料期間,留意到亞斯理衞理小學的「失敗週」頗有成效,明白教學活動必須要整體連貫地進行方能讓學生沉浸與吸收。

構思

學校以需要學業、社交及情緒支援的小五生為目標,聯同機構Why Not Education加上老師親自角色扮演,為學生設計一連串混合生命教育、體驗式學習、戲劇、英雄元素的活動,命名為「未來戰士生還戰.全球逆戰勇者記」,教導他們學習面對逆境。 其後學校再舉辦「挫節週」、「幸福失敗日」及「未來週」等探究學習活動,學生及家長可以理解成長中所需的勇氣及不屈不撓的精神。

開展年份2020學年
進度常設
推展範圍全校
對象初小、高小、初中、所有老師、家長、學校管理層、跨境學童
應用人數700
核心老師團隊人數10
參與推行老師人數60
共創單位Why Not Education

學校政策改動

展開全部
1
營造具鼓舞氣氛的課室空間
  • 不僅在全校推出成長思維貼紙,也會在小五課室加設不同鼓勵性標語,並於奧運月張貼不同選手成功故事,締造良好學習氛圍。
2
為教師安排共備時間
  • 以往教師都是用星期五課後的額外時間備課及準備活動。學校在疫情時由全日制改為半日制,便安排教師在五節大課後抽取兩小時與同工共備,令教學內容及進度可以串連。
3
資源調配協助教學
  • 學校調撥部份資源,以尋找外間教育機構合作,舉辦活動及提供教學場地。為了照顧身處內地的跨境學生,學校亦聯絡內地教育中心,提供可遙距進行網課的課室,進行實時教學,提高師生互動。
4
時間表編排
  • 剪裁小五課程以配合活動週,讓師生盡情投入。

實踐步驟

1
2
3
4
5

教師培訓及團隊組成

  • 2020年,在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的引導下,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工作坊,理解自身對生命的看法,並確立教學初心。透過種植盆栽學習評估及釋放壓力,以不同切入點了解生命的本質。
  • 學校看準小五學生,認為他們處於升中及人生煩惱的階段,因此更有需要及早學習面對逆境,裝備自己。而在雙班主任制度下,十位五年級班主任組成核心團隊。在電影生命教育課中,團隊會一起共備,及學習如何引導學生思考,每人輪流充當老師及學生角色實踐教學,從同工及機構人員之間得到回饋,提升教學質素。

小五:未來戰士、挫節週

  • 由五年級為起點,目標為「RANGER」:Relationship (關係)、Ability (才能)、Never give up (堅毅)、Goodness (善良)、Enthusiasm (熱情)、Rresponsibility (責任)。
  • 與Why Not Education合辦為期一年的「未來戰士生還戰.全球逆戰勇者記」,以創意混合生命教育、體驗式學習、戲劇及英雄元素,重新包裝「德、智、體、群、美、靈、行」,由老師真人扮演七位戰士,並在最後揭盅學生們是第八位戰士,寓意人人均可成為明日領袖,亦象徵學生們成長的無限可能。
  • 舉辦一連四天「挫節週」活動,小五學生不用上課,透過不同活動帶出重點訊息,教育學生正向面對及克服挫折,為成長的道路打好基礎。
  • 透過「認識挫節」、「預備過節」、「預備禮物」、「過節派對」等項目,藉學生主導式學習、敘事體驗等形式,跟學生「感受挫折」、「面對挫折」、「克服挫折」及「慶祝挫折」,希望在四天活動中,協助學生在挫折中生出「復原力」,以應對及迎戰逆境時代的挑戰,從而帶出「結痂的傷口,以後是你最強壯的地方。」(幾米)

小一:幸福教育

  • 學校希望盡早促進家長與子女關係,因此在小一推行幸福教育工作坊,家長與子女一起參加講座、小遊戲及繪本故事,理解優秀、幸福及快樂可以並行。
  • 活動每年均設不同主題,務求即使家長有多於一位子女分年入讀,仍能築起不一樣的回憶。第一年主題是「幸福存在家.幸福存在加」、第二年為「幸福銀行」、第三年為「幸福食堂」。

小六:未來週

  • 舉行為期6日的「未來週」活動,以NFT為主題,讓學生設計衣服並進行時裝騷,寫上自己的初心,回顧過去,珍視現在,並展望將來。
  • 為照顧留於內地的跨境學生,教師專誠與內地酒店宴會廳合作,進行與香港同步的視像畢業禮,給予他們應有的回憶及歸屬感。

全校:生命教育課

  • 五節生命教育課設於周五 的多元智能課時段,透過電影分享、以生命教育元素在課堂上多予以鼓勵等形式,培養學生 良好素質。

實踐小步子建議

brand icon
先了解想拓展的範疇,訂立核心教育目標,再組織教學核心團隊,由一個小試點慢慢起步,由此擴展到其他工作。

創新心得

brand icon
改變從來的困難,但不變就一輩子都艱難;給予孩子創新的機會,教出充滿可能性的下一代。但願孩子:不論未來變成如何,也要成為最喜歡的自己。

主要改變

展開全部
1
學生態度及價值觀轉變
  • 經歷各項生命教育活動,學生建立了個人目標,態度與往日缺乏自信的表現有明顯對比,不但積極投入,而且更勇於嘗試,敢於面對未來及挫折,為日後推動課程奠定基礎。
  • 受疫情影響,不論是本地抑或跨境小六學生均容易對校園生活產生負面想法,上課時表現遲緩及心散,亦缺乏歸屬感。不過在未來週活動後,學生更願意展望及討論中學生活,即使升中後仍然與同學保持聯絡,加強凝聚力。
2
師生/同工關係更緊密
  •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不僅聆聽學生表白未來恐懼及日常挫折,也會分享個人經驗及小秘密,形成雙向的心靈交流,拉近師生距離。當教師面對難題時,學生更反過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亦師亦友地一起成長。
  • 教師十分投入整個籌備到實行的歷程,會爭取不同工作機會,同儕之間亦會分享教學經驗及個案,因此教學質素得以提升。
3
教師專業能量提升
  • 專業培訓改善同工教學模式及價值觀,同時了解與各種學生相處的技巧。
  • 受機構導師影響,部分教師更成為帶動者角色,以生命影響生命。
4
家長更認同子女及學校
  • 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活動,明白並認同校方的教導方針,也從活動中更了解子女的性格和能力,改善家庭關係。

校本持續發展

展開全部
1
繼續進行小一幸福教育
  • 幸福教育的果效肯定校方的信念,將維持小一親子關係活動,嘗試配以不同引入點教導多角度思維,進而改善親子關係。
2
設計更多全校活動
  • 為了讓學生更早發掘個人潛能,了解個人強弱項,學校計劃在全校推行一連數天的「創意週」活動,以「犀遊記」為主題,培養學生創意思維和建立學生的自信。
  • 未來更會為小四生度身設計多元活動,進行維期一星期的活動。
3
將活動規範化及更有系統
  • 學校期望將活動發展成常設教學,進而推進至校本特色課程,貫通學生整個學習生涯,同時通過專業教師培訓提升心理質素。

更多參考資料

文章

【幸福教育】連續三年推動幸福教育 從小啟動孩子的「幸福荷爾蒙」

專訪

【親子教育】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創設「幸福食堂」親子日 積極推動幸福教育

文章

【生命教育】小一幸福教育「幸福食堂」教師回饋

文章

【生命教育】全港首個六天畢業活動,小學辦「未來週」學「未來思維」

活動回顧

【小六畢業活動:以「未來週」學未來思維】

文章

【NFT?Never Forget Tee!——留給未來自己的信息 (1)】

文章

【NFT?Never Forget Tee!——留給未來自己的信息 (2)】

文章

【送給畢業生的禮物】尋找自己未來的定位——「未來週」體驗活動老師回饋

文章

【家長教育】讓家長與孩子結連:體驗子女的苦楚,發現孩子的挫折

文章

【幸福失敗日:關注孩子的「心理起跑點」】

文章

【逆境中的幸福思維】

文章

【親子教育】小學首辦「幸福失敗日」——關注孩子「心理起跑點」|《點解生命研究所》

文章

「幸福失敗日」親子體驗活動:失敗裡的幸福力量——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生命教育實踐

文章

小學「幸福失敗日」——孩子說:「原來我也能做得很好,我覺得自己很棒!

文章

【生命教育】小五成長禮:困難「有限」,潛能「無限」——「讓過去的路途,化作成長記號」|《點解生命研究所》

訪問

【遇挫折當過節】〈主題活動周教學生樂觀抗逆 小五生重拾自信〉

訪問

【遇挫折當過節】〈老師稱以往少鼓勵學生或令他們感灰心 將調整教學方式多給認可〉

訪問

【遇挫折當過節】〈活動創辦人盼為學生「療傷」 學習挫折中成長〉

文章

【創新教育】體制內外同推「挫折教育」:全港首個「挫節」節慶活動

文章

【挫折教育的時代意義:以「挫節」為例】

文章

【結痂的傷口,以後是你最強壯的地方】

專訪

【挫折教育專訪】|香港電台(30:33開始)

文章

【親子教育】未來教育新方向:逆境中的幸福思維|《點解生命研究所》

文章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思維」?】

文章

【教師回饋】小一親子活動:幸福存在「家」.幸福存在「加」

文章

【為什麼總是高標準地要求自己?】擺脫侵蝕「幸福快樂」的8種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