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多元生物科技課程 引領學生研究科學奧秘|教育創新案例|好橋共學空間

發展多元生物科技課程 引領學生研究科學奧秘

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

#STEM教育 #實踐中學習 #動手學 #遊戲式學習 #自主學習 #跨學科 #生涯規劃 #專題式學習

為推動香港生物科技發展,嗇色園在國際級生物科技教育專家麥惠南博士的協助下,於2004年在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前瞻性地建立「生物科技實驗室」,著力發展及推行生物科技相關的校本課程,讓學生有渠道接觸生物科技知識,推行與時並進的教育。後於2009年啟動「生物科技流動實驗室」計劃,期望能打破地域上的界限,把生物科技教育推廣至全港。

reward icon獲『香港教育城第三屆「創新教師獎」(團隊組別)』、行政長官教學獎 『卓越教育獎』科學教育學習領域 (2016-2017)、『真愛夢想盃』第四屆全國校本課程設計大賽 『一等獎』 (2017-2018)

學校檔案

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
津貼
中學
男女校
地區離島區
創辦年份2003
辦學團體嗇色園
Other
Other
Facebook
Instagram

創新團隊檔案

/教育是由Vision (抱負)開始,最重要的不是沿用甚麼教學方式,而是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常中,是否有所得著。/

施瑪恩老師、 朱天華博士、江嘉文先生及潘慶忠先生

創新計劃內容

背景

時任嗇色園主席徐守滬先生、現任嗇色園生物科技流動實驗室計劃榮譽顧問麥惠南博士及前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校長李雪英女士,三人有感生物科技在香港並不盛行,因而思考在學校層面推行相關教學的可能性,並以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作為基地,提倡發展全港學生有接觸及學習生物科技的機會。

構思

校方派出兩名生物科老師到香港大學基因研究中心培訓,再編訂課程內容。2004年起,先在小五、小六試班,收集經驗後再將課程融入小三至中六的常識科、科學科及生物科中,以實驗課等互動手法激發學生對生物科技的興趣。 隨著中、小學生物科技課程發展純熟,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於2018年起成為教育局「優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計劃」的STEM統籌學校,每年與三間有興趣發展生物科技教學的學校組成學習網絡,協助於全港推動STEM教育。

開展年份2004學年
進度常設
推展範圍全校
對象幼稚園學生、初小、高小、初中、高中
應用人數1000
核心老師團隊人數5
參與推行老師人數40
共創單位嗇色園生物科技流動實驗室
捐助機構嗇色園

學校政策改動

展開全部
1
教師專業培訓
  • 指定兩名生物科老師到香港大學基因研究中心接受培訓,以及在麥惠南博士的協助下編訂生物科技課內容。
2
投放資源
  • 2004/2005年,由嗇色園斥資在學校設立「生物科技教研室」,並採購教研室所需的生物科技儀器等。校內老師在與麥惠南博士指導下編製校本生物科技教材,把微生物學、遺傳學及生物工程的實驗活動帶到課堂內。
  • 2008/2009年﹐投放二千萬元着手籌辦流動實驗車計劃,實驗車能穿梭港、九、新界,為全港中、小學校提供到校服務,同時亦又為教師及技術人員設計專業培訓課程。
3
跨科教師協調
  • 每年由課程研發主任編寫各班別的生物科技課內容和時間表時,各科教師會和團隊進行協調,騰空課時進行生物科技實驗課。

實踐步驟

1
2
3
4
5

負責老師培訓

  • 兩位負責老師到香港大學基因研究中心接受培訓,認識生物科技的最新技術和儀器、重溫有關生物科技的知識,並研究如何將相關知識簡化,讓學生更易掌握。

試行校本課程

  • 2004年,將綜合科學實驗室全面改裝,設置「生物科技教研室」,並配置專業儀器,讓學生擁有優良的學習環境。
  • 由負責老師設計小五、小六生物科技課的先導校本課程。由於課程屬校本創新研發,老師在設計課程上有很大自由度,亦會與常識科及科學科的學習內容作連繫,讓學習內容更全面。

校本課程推展

  • 學生對生物科技的校本課程反應正面,令校方決定將生物科技課程逐步推展。現在,小三至高中年級的學生均可學習生物科技知識。

流動實驗車計劃

  • 嗇色園斥資數百萬元,設立了全亞洲首台於巴士車架上建設的生物科技流動實驗室,儀器具大學實驗室水平。
  • 成為教育局計劃的主題網絡學校後,透過校本科學及生物科技課程推行 STEM 教育。每年為最多三所參與學校提供支援,例如直接抵達使用服務的學校,進行科學及生物科技的教與學;亦可以到校為老師舉辦校本專業培訓課程,以及支援學校發展校本生物科技實驗室。

融入STEM作跨科教學

  • 優化生物科技的框架,由選修單元改為將生物科技元素融入常規課程,或是其他科目的增潤課程。在課程研發主任設計新學年各級的生物科技課題目後,再與各科目老師協調,哪一個課堂改為進行實驗課。
  • 課程分類包括DNA與遺傳學 (分子生物學)、探索微生物世界、鑑證科學、生物化學等。
  • 課程研發主任會為執教老師提供培訓,增加老師教授生物科技課堂的信心。

實踐小步子建議

brand icon
比起從零開始,可檢視學校現有優勢或教師團隊的專長作為起點,以啟動創新教學實踐,這樣對老師、學校而這都是較好的做法。就像打遊戲機般,逐步掌握經驗闖過一關又一關,最終能不斷優化教學實踐,成功闖關,孵化成果。

創新心得

brand icon
要留意四周發生的事。創意未必是由零開始,而是發現甚麼事情有改進空間,一步步作修改,而對整件事有很大幫助。 另外,要有願意作新嘗試的心態,也要懂得享受創新過程。不用太介意初步成效,因為結果往往不能預計。

主要改變

展開全部
1
營造科學學習氛圍
  • 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濃厚興趣,確立學校在理科方面的發展面向之餘,對學生的前途規劃亦有幫助,例如不少同學升讀大學後也是選修和科學相關的課程等。
  • 即使有學生學業成績不太理想,亦因為對科學產生興趣而積極溫習,務求能考入大學修讀相關學科,為學生努力讀書提供誘因。
  • 另外,學生們對科學興趣的提升,讓學生更積極投入參加不同的科學活動及比賽。近年,中、小同學都在不同的科學比賽中屢獲殊榮,實在讓人鼓舞。
2
增加家長信心
  • 學校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家長更清楚知道學校的教學定位,對學校更有信心。
3
同工成長
  • 需要教授生物科技課的老師未必是科學範疇出身,但在接受培訓或教導學生期間有所得著,亦因為學生投入學習而有成功感。
  • 教師亦對科學產生興趣。例如在進行DNA實驗課時,有文科老師感到十分好奇,並詢問可否取得實驗用品,一嚐實驗滋味。

校本持續發展

展開全部
1
擴大外展教學網絡
  • 除了教育局「優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計劃」外,可譽亦把STEM教育推展至小學及幼稚園層面,增加受支援學校的學階及數目。
2
確保課程內容與時並進
  • 持續更新課程內容,確保課程跟上生物科技最新發展。例如本學年將會教授新冠肺炎檢測的原理,同時購入色譜儀及多功能恆溫器等最新儀器配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