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a Best Programme —— 透過體驗學習發掘學生潛能,提升溝通、協作、明辨思維及創意能力|教育創新案例|好橋共學空間

Bona Best Programme —— 透過體驗學習發掘學生潛能,提升溝通、協作、明辨思維及創意能力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實踐中學習 #社區學習 #專題式學習 #自主學習 #善用社會資本

低年級透過課程統整,加強體驗學習元素,讓學生從小加強與身邊的環境及事物的互動,建立正面價值觀。在四年級及五年級推行以小組為單位的 "BEST" 課程,透過大量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學懂認識自己,進而懂得欣賞自己及別人,以提升社交情緒管理和溝通技能。另外,該校亦增設了 "Bona Lab",以公共空間概念在校內營造及建立分享文化,讓師生和學生間的關係更密切。

學校檔案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津貼
小學
男女校
地區黃大仙區
創辦年份1966
辦學團體香港天主教方濟會會長
Other
Facebook

創新團隊檔案

/面對世界的急劇轉變,同理心是人類其中一個最可貴的地方。我永遠相信同理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問題在於我們能否有效將他們連結起來。有了同理心,人與人之間便能產生信任。/

李國釗校長

創新計劃內容

背景

學生情緒問題備受關注,其中一個原因是學習壓力大,精英班學生長期背負這期望,對分數看得很重,久而久之社交、情緒處理和同理心有待提升;普通班學生則普遍對學習缺乏自信,不願開放自己。 雖然在生活指導課中已加入部分情緒課程,但對學生的幫助有限,因此有必要在學校整體氣氛層面上修訂具體的策略。 尤其疫情下的網課只維持基本知識教授及連結,學校需要重新建立更緊密的師生和學生間的關係,並創造平台,透過真實的體驗活動提升他們的社交情緒。

構思

核心理念為「以人為本」,旨在增強正向情緒及溝通。 計劃名稱中的BEST意指「連結」(Belonging)、「同理」(Empathy),「真摯」(Sincerity)、「信任」(Trust)。 活動包括: (一)早晨會議 (Morning Circle):讓學生在不帶批判的環境下表達,先在五、六年級部分班別試行 。 (二)BEST 課程:就四、五年級的課程進行統整及革新。運用 Design Thinking 和 Learning By Doing 概念,讓不同班別學生作小組學習,了解低年級學生及社區人士需要,同時建立社交技能及自信心等。 (三)Bona Lab:一個讓學生溝通、協作、分享、學習的公共空間/聚腳點。

開展年份2019-2020學年
進度常設
推展範圍全校
對象初小、初中、所有老師
應用人數730
核心老師團隊人數12
參與推行老師人數30
共創單位Just Feel
協力計劃香港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

主要改變

展開全部
1
老師的改變
  • 根據 2019 年的問卷調查,80%小組同事表示對設計思維的理念有一定的認識。最少80%同事表示有信心於未來課堂應用設計思維的概念;70% 老師同意成績不再是量度學生成功與否的唯一指標;80%老師能夠找出所屬組別學生的強項,明白到每一位同學都是獨特並擁有不同性格特質我,應該彼此尊重。
  • 根據 2020 年中的問卷調查結果,超過 80% 核心小組同事認同此創新課程有助學生成長;全體小組成員認為 “Best” 課程有助提升學生的社交技能。
2
學生的改變
  • 根據 2019 年的問卷調查,70% 學生同意“Best” 課程能提升他們的社交技能;透過與不同同學的合作,70%學生明白到如何同理自己、同理別人,減少衝突的發生;學生明白到自身與社區的關係,開始關心社區及周邊所發生的事情。
  • 對四年級學生而言,“Best” 課程讓他們打破以班別為單位的學習模式,有機會與不同班別的同學進行溝通及合作。同時能拋下學科的包袱,共同體驗及完成不同任務,學習如何運用不同社交技能與組員溝通、合作和相處。
  • 大部分學生享受 “Best” 課程,他們在課堂上十分活躍。例子包括一名有讀寫障礙的學生在分享會上主動分享,老師表示從沒見過他如此活躍。
  • 有精英班學生在參加課程後,不再像從前般自我中心。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也能盡展所長,分工合作。例如精英班學生負責講解,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則負責繪畫。另有一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還表現出集合同學的能力,並會安撫的同組同學等。
3
「早晨會議」的成效
  • 經過一年的試驗,大部分同學已敢於在老師及同學面前表達自己的情緒;老師則能營造較沒有批判的氛圍,讓同學去表達自己,從而享受早晨會議所帶來的恬靜與空間。在整個互動的過程中,老師和同學建立了更緊密的關係,而學生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亦有所減少。
  • 根據該校有關「早晨會議」的問卷調查結果,超過 70% 同工表示「早晨會議」能增進與學生之間的關係。

實踐步驟

1
2
3
4

取得教學團隊的共識及進行培訓

  • 管理層:與兩位同行者老師凝聚共識後才與校長商量,了解她的想法及使兩者理念變近,再落實和優化細節。接續分別與副校長、課程主任傾談從而了解對方想法,並誠邀他們加入核心團隊。
  • 其他老師:團隊班底形成後,老師邀請不同強項、年紀或思維模式的同工共同參與。
  • 與其他創新教師交流,汲取經驗。
  • 進行不同層面的教師培訓,包括體驗式設計思維培訓,及如何帶領學生進行反思的訓練等。
  • 就創新課程持續進行共同備課及會議,集思廣益,凝聚良好氛圍,讓不同同工發揮所長、表達意見。
立即登入登記
查看完整創新案例,了解團隊實踐步驟及心得!